冻干产品的开发流程

冻干产品从配方设计到最终产品稳定性测试,需要经历一个完整的开发流程,其中以质量来源于设计(QbD)为原则,重点考虑关键质量属性(CQAs)和关键过程参数(CPPs)。通过配方优化、包材选择以及工艺优化,确保产品在长期保持活性的同时能快速复溶。

01-冻干产品的开发流程.png|600

冻干的原理

02-冻干的原理.png|600

什么是冻干?

  • 水的三相图
  • 冻干三相图
  • 北方晾衣服

为什么要冻干?

  • “干”才是目的
    • 为什么要“干”?
    • 多“干”算“干”?
      • 自由水(甩干)
      • 吸附水(烘干)
      • 结合水(较难去除)
  • 冻干的优势
    • 低温加工环境(VS加热蒸发)
    • 疏松多孔(VS减压蒸发)
      • 快速复溶
      • 易控制水分
  • 冻干的劣势
    • 非连续生产
    • 高能耗

冷冻小知识

  • 冷冻即脱水(冷冻浓缩)
  • 溶质迁移

冻干的设备

03-冻干的设备.png|600

热量交换系统(冷媒)

物质交换系统(真空泵)

监控体统(温度和压力)

  • 温度探头
    • 热电偶型
    • 热电阻型
  • 压力探头
    • 电容式
    • 皮拉尼式
    • 测量水蒸气压力时皮拉尼式约为电容式的1.6倍

冻干的开发框架

04-冻干的开发框架.png|600

质量来源于设计(Qulaity by Design, QbD)

质量目标产品简介(Quality Target Product Profile,QTTP)

  • 普通食品(冻干水果)
  • 小分子药物(抗生素)
  • 蛋白质药物(ADC肿瘤药)
  • 诊断试剂(质控品)

关键质量属性(Critical Quality Attributes,CQAs)

关键过程参数(Critical Process Parameters,CPPs)

实验设计(Design of Experiments,DOE)

冻干的研发

05-冻干的研发-1.png|600
05-冻干的研发-2.png|600

第一步—配方的设计

  • 固体的分类
    • 晶体
      • 代表物:冰、NaCl
      • 原子呈周期性排列
      • 热力学稳定
      • 熔化温度(Tm)
    • 非晶体
      • 代表物:玻璃、塑料
      • 长程无序的物质(”流动性很小的液体”)
      • 玻璃态转化温度(Tg)下的保持“刚性”
    • 晶体和非晶体的转化
      • 玻璃态的水(极速冷却至165K)
      • 1:1的蔗糖-甘露醇(退火后甘露醇结晶)
  • 活性物
    • 溶液总装量
    • 总固含量(5-20%)
    • 活性物装量
    • 活性物浓度
    • 活性物的稳定性
      • 生产中的稳定性
        • 冷-热变性
        • 界面变性
        • 浓缩变性
      • 冻干产品的稳定性
        • 长期稳定性
        • 加速稳定性
      • 复溶后的稳定性
  • 赋形剂
    • 代表物:蔗糖、海藻糖
    • 冻干过程中几乎不结晶
    • 用于稳定蛋白或一些微环境
  • 膨胀剂
    • 代表物:甘露醇、甘氨酸等
    • 有极强的结晶倾向
    • 结晶膨胀形成精美的干饼外观
  • pH缓冲液
    • 代表物:PBS、柠檬酸钠
    • 缓冲能力和范围
    • pH漂移
  • 无机盐
    • 代表物:NaCl
    • 降低冻干效率,尽量少加
  • 表面活性剂
    • 代表物:吐温系列
    • 减少表面吸附和界面压力
  • 其它物质
    • 防腐剂(如,Proclin300)
    • 螯合剂(如,EDTA)
    • 抗氧化剂(如,Vc)
    • 辅助蛋白(如,BSA)

第二步—包材的选择

  • 西林瓶
    • 容量
      • 溶液装量(建议深度≤1cm)
      • 干燥效率
      • 干饼外观
    • 颜色(无色or棕色)
    • 是否镀膜(镀膜工艺)
    • 其它(浸出物、pH稳定性等)
  • 胶塞(卤代丁基橡胶)
    • 表面样式与几何结构
    • 是否镀膜?(含氟或含硅)
    • 含水量

第三步—冻干工艺的理解

  • 冻干流程简介
    • 预冻
      • 工艺参数
        • 冷冻过程的热历史
        • 最终冻结温度和时长
        • 板层温度和变化速率
      • 预冻中关键名词的解释
        • 感热和潜热
          • 水温度升高(0-100℃)
          • 水变水蒸气(100℃不变)
        • 成核温度(Tm)
          • 开始形成冰核的温度
          • 成核速率
          • 共晶温度(Te,2种以上结晶物)
        • 冻结温度(Tn)
          • 开始结冰的温度
          • 生长速率
          • 随机成核
          • 洁净度
          • 降温速率
        • 过冷度(Ts=Tn-Tm)
        • 最大浓缩玻璃态转变温度(Tg’)
          • 冷冻脱水后的Tg(5-30%水含量)
      • 预冻的类型
        • 极速冷冻(液氮,冻干微球)
        • 快速冻(>1℃/min)
          • 溶质分布更均匀
          • 小冰晶
        • 慢速冻(<0.25℃/min)
          • 溶质迁移
          • 大冰晶
        • 退火处理(小冰晶转化为大冰晶)
        • 受控成核
      • 预冻的影响(冰晶大小和均匀性)
        • 产品外观
          • 收缩
          • 开裂
        • 辅料结晶度(晶型变化)
        • 活性物质稳定性
        • 复溶时间
        • 工艺效率(传质阻力)
        • 预冻结束时部分水在低温浓缩基质还保持未冻结状态
    • 一次干燥
      • 工艺参数
        • 板层温度(Tsh)
        • 升温速率
        • 腔室压力(Pch)
        • 干燥时长
        • 干燥终点判定
      • 一次干燥中关键名词的解释
        • 产品温度(Tp)
        • 塌陷温度(Tc)
          • 产品宏观发生形变的温度
          • 一般Tc≥Tg‘或Te
      • 冰升华的动力
        • 非真空泵
        • 冷阱(蒸汽压差)
      • 冰升华的能量来源
        • 热辐射
        • 热对流
          • 受Pch影响较大
        • 热传导
      • 冰升华的阻力
        • 干饼阻力
          • 干饼越厚阻力越大
          • 孔洞的比表面积越小阻力越小
        • 干饼阻力越小Tp越低
    • 二次干燥(解析干燥)
      • 工艺参数
        • 板层温度(Tsh)
        • 升温速率
        • 腔室压力(Pch)
        • 干燥时长
        • 干燥终点判定
      • 二次干燥中的关键名称解释
        • 未冻结水含量(Wg’)
        • 玻璃态转变温度(Tg)
        • 干饼水含量(Wg)
      • 冻干制品中水的分类
        • 结合水
          • 结构水
          • 单分子层水
          • 多分子层水
        • 自由水
      • 升温速率太快而导致塌陷
        • 一次干燥中基本不存在该问题
        • Tg随着Wg的降低而升高
      • 二次干燥时长
        • 干燥阻力主要来自水脱离表面而不是孔道内的扩散
        • 腔室压力(<0.3mbar)对干燥速率的影响较小
        • 干燥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快速升高
        • 有限时间内的最小Wg(伪平衡)与温度强相关

第四步—优化冻干工艺

  • 关键温度分析
    • Tg’和Te(DSC或DTA)
      • 相变时温度出现突变
      • 热历史会影响结晶和检测结果
      • 配方越复杂越难测准
    • Tc(冷冻显微镜)
      • 热历史会影响结晶和检测结果
      • Tc温度的检测很重要
  • 优化预冻流程
    • 两步平衡
      • 减少批间、瓶间和瓶内的结晶差异
      • 第一步5℃平衡30-60分钟
      • 第二步-5~-10℃平衡60~120分钟
    • 降温速率
      • 工业一般小于0.5℃/分钟
      • 更低的速率有利于降低瓶内结晶差异
    • 是否退火
      • 退火温度一般大于Tg’小于Te
      • 退火时间越长孔径越大溶质和结晶更均匀
      • 一般缩短一次干燥和增加二次干燥时长
    • 冷冻温度和时长
      • 工业上一般为-40~-50℃
      • 一般深度每多1厘米,时间延长1小时
  • 优化一次干燥
    • 优化板层温度
      • Tsh≠Tp(差值可达15℃以上)
      • Tp应始终小于Tc(有时微塌陷也可接受)
      • Tsh每提高10℃干燥效率提高约1倍
      • Tsh升高10℃≠Tp升高10℃(升高幅度甚至不到一半)
    • 优化腔室压力
      • 一般范围为0.1~0.3mbar
      • 提高Pch会提高Tp
      • 提高Pch不如提高Tsh的干燥效果好
      • 提高Pch降低瓶间温度差异(提高对流导热)
    • 设备极限(最大干燥效率)
      • 最小可控压力
      • 通道阻塞
    • 可控区域
  • 优化二次干燥温度
    • 腔室压力与一次干燥保持一致即可
    • 优化升温速率(0.2→0.5℃/分钟)
    • 优化板层温度(25→45℃)

冻干的转产

06-冻干的转产.png|600

成核差异

  • 洁净度差异导致更易过冷
  • 样本极端过冷
  • 干饼阻力差异

板层温降效应

板层边缘效应

干燥箱形状差异

干燥时长优化

  • 根据放大倍数干燥时长需延长20-40%
  • 模拟、计算和预测干燥时长
    • 关键参数
      • 传热系数Kv
      • 干饼阻力Rp
    • LyoPRONTO或其它预测工具

经济效益分析

  • 设备(CC) VS 能耗(OC)
  • 能耗占比
  • 7天 VS 5天工作日

冻干的监控

07-冻干的监控.png|600

产品性能

  • 干饼外形
    • 什么样的外观是可以接受?
    • 塌陷
    • 回熔
    • 喷出
    • 倾斜
    • 起泡
    • 抬起
    • 萎缩
    • 开裂
    • 破碎
    • 起雾/爬壁
    • 起皮
    • 突起
  • 活性物含量
    • 根据下游应用监控活性物质在冻干过程中的批损耗
  • 产品稳定性
    • 根据下游应用监控活性物质的运输和使用稳定性
  • 水分含量
    • 一般要求为1-3%
    • 蛋白类冻干产品可能存在过度干燥的问题
    • 水分测定
      • 卡尔费休库仑法
      • 检测参数
        • 取样环境和时间
        • 加热温度
        • 加热时长
      • 活性物质的稳定性
        • 水作为增塑剂
        • 水作为催化剂
        • 水直接参与反应

过程控制

  • 温度控制
    • 板层入口与出口油温
    • 产品温度(监控不同位置)
    • 热电偶效果优于铂电阻
  • 压力控制
    • 压力计的类型
    • 掺气阀精度
    • 压力波动范围
  • 干燥终点判定
    • 皮拉尼与电容比值
    • 压力升测试
      • 等时法
      • 等压法

设备性能

  • 满足实际生产需求为第一要素
  • 空载性能
    • 板层升降温测试
      • 降温时间:20℃至-40℃≤60分钟
      • 最低温度:≤-55℃
      • 升温时间:-40℃至20℃≤60分钟
      • 最高温度:≥80℃
    • 冷凝器降温测试
      • 降温时间:20℃至-40℃≤30分钟
      • 最低温度:≤-75℃
    • 系统排气和真空完整性
      • 达到0.1mbar所花费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
      • 极限真空度≤20μbar
      • 真空泄露率≤0.05μbar·m3/s
  • 板层温度均匀性测试
  • 最大升华可控压力测试
  • 最大捕水量测试
  • 无菌性测试

已发布

分类

,

来自